|
|
|
清原县的抗日斗争
浏览:98069次'时间:2024年6月24日
在历史上,清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辽宁的东部,县城距沈阳146公里。分别与辽宁省的西丰、开原、兴京、抚顺、铁岭,吉林省的柳河、海龙和东丰县市相连。清原地理环境十分险要,山高林密,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山地占82.7%,非常适合开展游击战。沈吉铁路横贯清原东西,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把这条铁路作为掠夺中国东北丰富资源的重要通道。在这块土地上,不屈不挠的清原人民同日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取得了可喜的战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联军及清原县委为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1930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姜山到清原开展建党工作。他到清原后,同王一清、陈光等先后在兴隆台村的下洼子、南山城村的三间房以及红土庙等地,分别召开非党积极分子会议。姜山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会后,发展了40多名中共党员。不久,满洲省委派巡视员姜山到清原三间房亲自主持召开了清原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清原县委员会。这个时期的清原县委如同中心县委一样,负责领导清原、开原、海龙等地区党的组织。中共清原县委重点抓了农民群众组织的建设工作,建立起农民协会。同时,还建立了妇联、儿童团、反帝同盟和济难会等群众组织。中共清原县委为加强农民武装建设,自县委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工农游击队,约四五十人。各乡农民协会还组织了赤卫队,共有800余人。 1930年10月,南满特别行动委员会成立,书记王鹤寿亲自到清原巡视和指导工作。海龙党的组织从清原县委分出,成立中共海龙县委,县委机关仍设在清原县南山城的三间房。这时,中共清原县委机关设在清原县的清河沟。清原县委负责领导清原、开原和铁岭地区党的组织。为发动群众,开展暴动,中共清原县委组织起讲演队、传单标语散发队,到处进行宣传鼓动。 为了给敌人以有力打击,各个赤卫队选拔年轻力壮的队员组成了决死队,同赤卫队一起,重点打击日本“领事馆”和海龙县山城镇、清原县草市的保民会和汉奸走狗。经过多次出击,杀掉了山城镇的反动头目金永祚、金永一,清原日本“领事馆”出张所的金刑事和草市的保民会长及日本的一些密探。同年秋,清河沟游击队长李晴波带领30多名游击队和决死队,打进了八棵树日本“领事馆”出张所,当场击毙了日本领事藤本。1931年8月29日,中共清原县委决定举行海龙、清原农民联合暴动,暴动大军达到1500人。斗争目标是山城镇的日本“领事馆”出张所和驻山城镇的奉系军阀于芷山部。这次暴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扩大了党的影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931年8月,清原县的党组织划归海龙中心县委领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宣言》:“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地武装占领整个满洲,贯彻‘大陆政策’的实际行动。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才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辽东地区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敌,誓死不做亡国奴,奋起武装反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日本的野蛮侵略,激起了清原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同年10月间,南山城区爆发了苏子余等抗日武装,湾甸子、大苏河李秀廷、宋玉杨等组织的抗日山林队,大苏河“血盟救国军”整师抗日,大孤家栾法章组织的抗日义勇军等人民抗日武装此伏彼起,风起云涌。 1931年10月19日,清原县中寨子村,原东北军退役少校军官孙铭武、大苏河村留日学生张显铭、石庙子村原兴京县公安28中队长李栋材等爱国志士,举起抗日大旗,将兴京县公安28中队和一些农民300余人,聚集到大苏河虫王庙内宣誓抗日,名为“血盟救国军”,成为东边道地区第一支举起抗日大旗的武装队伍。在短时间内,队伍达1000余人,活动于清原、兴京、柳河各地,不断打击日伪反动军队。同年12月19日,汉奸于芷山在柳河以谈判为名,诱捕了孙铭武等人,将孙铭武杀害于柳河三源浦。惨案发生后,激起全县人民的愤慨,群众自发的抗日武装到处涌现。山林队就发展到30余伙、约2000余人。他们活动于全县各地,攻村破镇,打击日寇。 1932年6月8日,辽宁民众自卫军李春润的大刀队进攻清原,狠狠打击了驻清原的日本守备队。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等各部,也连续不断地攻打英额门、斗虎屯、南口前、海阳等村镇,杀伤大量日伪军。民众自卫军声威大振,日本侵略当局慌恐不安。同年10月初,日寇从吉、黑抽调兵力,分四路向清原、兴京、宽甸、辉南、柳河、集安、临江等地发起总攻,并配以飞机轰炸。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民众自卫军伤亡惨重,所剩无几。各部随之退却,将领也先后离去,有的进关。包景华率领的第九路军仍活动于柳河、兴京、清原等地,继续进行抗日斗争。 1932年,辽东地区轰轰烈烈的群众抗日斗争正在兴起,日伪军则到处讨伐,集乡归屯,迫使我抗日队伍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在日寇重兵围攻下,自卫军、救国军力量大伤,有的解体。这时,中共满洲省委又派遣杨靖宇同志深人各地,负责党的组织和抗日武装工作。合并了磐石、海龙的游击队,改善了抗日军民关系,各族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更加团结一致了,扭转了一度消沉的抗日局面,南满的抗日斗争渐趋活跃,迅速发展。王仁斋、刘三春在九路军溃败后,收拢九路军残部30余人,建立起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清原地下党的组织选派李敏焕、李明海、柳万熙等人参加了红军队伍。1933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为东北人民革命军。37军同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合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1935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全军2000余人。1936年2月,一军在南满地区建立了5个游击区,遍及20多个县。清原属于第五游击区。 1933年春,海龙游击队在队长王仁斋、政委刘三春带领下,进入清原南山城一带活动,宣传组织群众,开展社会上层的统战工作,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日。首先争取了南山城伪警察署长马子璋,使其为游击队提供了重要情报和弹药等物资的支持。此后,游击队伍经常迂回于清原、兴京、柳河边境区域,王仁斋还经常派人到清原火车站行李房和街里的亚洲旅社,同那里的接头人取得联系,获取消息,购买物资等。7月,在淸原成立除奸队。王仁斋率队在姜家街、三间房、草市等地杀掉数名为日寇效劳的走狗,日伪军闻风丧胆。 1935年春,抗联一军一师五团进入清原县南山城、湾甸子、大苏河,一度深入到清原北部的大孤家、兴隆台等地。革命军所到之处,除进行频繁的战斗外,抓紧空隙时间,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反日会等群众团体工作。同年8月,在杨靖宇指挥下,五团同军部直属部队一起打响了黑石头战斗。这次战斗,杨靖宇巧妙指挥,革命军奋勇杀敌,共击毙、打伤、俘虏伪军邵本良的六团约1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余支、迫击炮1门、炮弹12箱。同年9月,在南山城附近又巧妙设伏,截击敌人两辆运输冬装的汽车,获得300余套棉衣,部队换上了冬装。1936年,五团编入抗联一军三师,继续活动在清原境内。 1936年5月,抗联一军三师组建。王仁斋任师长、周建华任政委、柳万熙任政治部主任。此间,在清原、开原、西丰等地活动的山林队金三好部300人与三师合编,组成第三大队。为了粉碎日寇1936年冬至1937年春实行的分区联防大讨伐,扩大游击区域,壮大抗联队伍,有效地打击敌人,三师开展了分散游击活动。一部分由周建华率领,深人到西丰、开原、清原交界处,开辟游击区活动;另一部分由柳万熙带领,进人清原大苏河、南山城等地活动,并同抗日山林队一起,建设越冬密营,储备粮食及越冬物资,以备部队越冬及反讨伐之用。同时,三师还在清原杨树崴子、柳木桥等地,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些越冬密营,仅在柳木桥密营地就储存粮食达万余斤。 1937年早春,三师在王仁斋的指挥下,袭击了清原的敖家堡、阿尔当、南三家、北三家、黑石木、高砬子等地日伪警甲队,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物资。同年7月16日,三师在周建华、柳万熙的率领下,打响了七道河子歼敌战,当场击毙日寇官兵19名,缴获长短枪20余支、机枪1挺。同年9月6日,柳万熙的小分队打响了五华顶子战斗,当即打死日军3名,打伤多人。同年秋,柳万熙带领小分队30多人,又打响了八宝栏子战斗,击毙敌人6名、打伤6名、俘虏3名;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13支、子弹数百发。三师指战员密切联系广大农民群众,同敌人进行浴血奋战,屡建战功,深受清原人民的拥护和信赖,令日寇胆颤心惊。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疯狂推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妄图消灭东北抗日联军,在南满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连续讨伐。1937年冬,由于敌强我弱,三师受挫,队伍减员到100余人。1938年11月,进人长白山区继续开展活动。英雄的清原人民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一直坚持战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清原人民听从党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的召唤,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积极组织起“血盟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同东北抗联一道,与盘踞在辽东大地上的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辽东地区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